如何正確、合理地使用農藥,充分發(fā)揮農藥的安全、經濟、有效作用,保證對人、畜、植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安全,從而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?我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。
一、選擇適當?shù)霓r藥
1、農藥的種類不同,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有差異,即使廣譜性的農藥,也不是對所有的病蟲害都有效。殺蟲劑不能治病,殺菌劑不能滅蟲。
2、昆蟲口器不同,使用農藥的種類也不同。咀嚼式口器的害蟲用觸殺劑或胃毒劑,刺吸式口器的害蟲用內吸劑較理想。
3、根據(jù)作物和病蟲特點選擇農藥,如敵敵畏不能用于防治高粱蚜,因它對高粱會產生藥害。
二、適時用藥。適時用藥是防治成敗的關鍵。準確進行預測、預報,掌握病蟲發(fā)生動態(tài),才能確定防治時期,只有抓住有利時機,才能發(fā)揮農藥的最佳效力。
三、準確掌握用藥量。按照農藥標簽上的說明書,根據(jù)病蟲的特點,作物的生育期、用藥方法來確定藥液濃度、單位面積用藥量和施藥次數(shù),以達到好的防治效果。濃度過低或用藥量過小,單位面積上沒有足夠的藥量,就達不到預期效果。濃度過高或用藥量過大,會產生藥害,增加成本,還會加劇病蟲抗藥性的產生和增強。
四、講究施藥方法。為了避免對環(huán)境的污染,保護天敵和作物的安全,要講究施藥方法。
1、藥劑性能、劑型不同,施藥方法不同。粉劑不能噴霧,可濕性粉劑不能噴粉。
2、病蟲為害傳播的方式不同,施藥方法不同。防治地下害蟲,必須采取撒施毒谷、毒餌、毒土或采取拌種的方法:防治氣流傳播的病害,應采取噴粉和噴霧的方法。防治種子傳播的病害,應采取種子處理的方法。
五、看天氣用藥。氣候條件的變化,既影響藥劑的理化性質,又影響防治對象的生理活動,從而影響藥效。氣溫高可以提高藥效,但易產生藥害,施藥量應適當減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