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化大蟾蜍在分類學上屬脊椎動物門、兩棲綱、無尾目,蛙科、蟾蜍屬,其冰部兩側有耳后腺和皮膚腺,內含白色漿液,醫(yī)藥上稱為蟾酥,是名貴中藥材。其肉味鮮美,風味獨特,藥食兼?zhèn)?,人人喜食。近年來,由于其生活棲息地大量減少,以及生活環(huán)境污染,自然資源顯著減少,蟾酥短缺。因而人工養(yǎng)殖很有前途。
苗種培育
在淮河流域,3月下旬到4月下旬是蟾蜍產卵盛期,剛孵出的小蝌蚪,常吸附在卵殼或水草上,靠自身卵黃囊供給營養(yǎng)。2-3天后,小蝌蚪可吃水中藻類或其他料。養(yǎng)殖池提前1周施入少量發(fā)酵的豬、牛糞,繁殖浮游生物。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潑酒糞尿,以免傷害應逐漸加深。水質太瘦可投喂些菜葉、魚腸和豬牛血及淘米水或酵母粉,每天1-2次。經半個月培育,體長達3公分。
成蟾養(yǎng)殖
成蟾養(yǎng)殖方式有3種:一是利用水溝、池塘精養(yǎng),每平方米水面放幼蟾40-50只。二是在玉米田、棉花田、稻田及菜地粗養(yǎng),以自行捕食為主,不另投餌,每1000┫放幼蟾800-1000只。三是在果園、花卉、苗圃園中每1000┫放功蟾1000-1200只。
采集蟾酥
養(yǎng)殖蟾蜍的主要目的是采集蟾酥。6-7月是刮漿高峰期,每2周可采1次。先準備好銅制或鋁制的夾鉗、竹片、大口瓶或小瓷盆、竹簍等工具,后將蟾蜍身上的污漬用清水洗去。左手握信蟾蜍的后腹部,使耳后腺充滿漿液,用夾鉗適當用力夾裂耳后腺,將流出的白漿裝入容器中。背上疣粒用竹片刮漿。刮漿時忌用鐵器接觸,否則漿液變黑。刮過漿的蟾蜍不要放在水中,要放在潮濕的地上,防止傷口感染。